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科研课题>详细内容

科研课题

海安市微型课题《幼儿园趣味礼仪教育分级实践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0 14:49:24 浏览次数: 【字体:

课题主持人:颜蓉

研究成果简述

1.幼儿良好礼仪行为初步形成

首先礼貌用语在幼儿园随处都可以听见,“你好”,“请”“谢谢”常挂嘴边,"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已经成为孩子们的日常语言;其次、学会了尊敬父母长辈,那种幼儿园一个样,回家另一样的现象不见了,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能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不任性、不撒娇、有要求能主动与父母商量;第三、幼儿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变,他们无论在礼仪活动中还是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第四、形成了“文明大方,礼貌交住”的良好个性,知道对待同伴要多关心、不轻视,会自由结伴,懂得互相谦让、互相分享,能对自己的、同伴的各种行为作出恰当的评价,及时纠正自身和他人的不良行为等。通过研究实践:

小班幼儿:能够保持仪表整洁,正确洗手、穿脱衣服,自己用餐、喝水,逐渐养成爱清洁、勤盥洗的习惯,主动招呼熟悉的人,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在成人启发下能帮助他人,初步适应集体生活,知道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基本常规,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处的快乐,逐步能和同伴一起玩,并能遵守简单的游戏规则。

中班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能够随时检查自身的仪表着装,在老师的引导下使自身保持文明的仪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文明用语,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理解和遵守日常生活中的规则,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和不宜行为,学会辨别、评价是非,好坏,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对待别人,能互帮互学,知错就改。幼儿已经具有了同情心和责任意识,关注同伴,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学会合作,能主动地轮流和分享。

大班幼儿:能够自己搭配衣着,形成初步的仪表审美,并能自觉发现、提醒他人仪表的不足,帮助改正,从而保证自身及周围的人有文明的仪表,在自身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同时,能够自觉的监督他人,提醒身边的人使用文明用语,能体验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尊重他人需要,学会了选择,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规则意识,能学习评价自己和同伴。

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开展趣味礼仪教育,不但符合幼儿天性,更有利于激发幼儿主动参与、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礼仪教育内容设计相应的主题游戏,幼儿可以在游戏情境中扮演不同角色,以“沉浸式”体验深化幼儿对礼仪教育的理解,这样才能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其中,实现更理想的教育效果。

2.教师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教师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在幼儿和家长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中,能做到端庄稳重、落落大方;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幼儿之间见面主动地问好或点头微笑,活动内外合理使用礼貌用语和体态语言;善待每一个幼儿,不挖苦、讽刺幼儿。教师树立了以科研促教育质量提高的观念,在礼仪教育中,教师能把礼仪的内涵有机的融入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断的加以渗透,设计和实施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教师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应变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家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一位家长说:“你们的礼仪教育就象一条线,把各种教育都串起来,真正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这说明幼儿良好的礼仪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家长,使家长对礼仪教育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主动配合教师,自觉注意言行,逐步提高自身素质。

课题已于2022年11月结题,等级“合格”。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