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科研>教育随笔>详细内容

教育随笔

游戏化视域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3-20 15:04:24 浏览次数: 【字体:

海安市角斜镇沿口幼儿园  

【摘要】

游戏化视下的学前育音乐教学以其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趣等优势而被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应用于日常的课堂学中。但是教师对游戏视城下音乐教学的认知是否准确,对应用方法的操作是否恰当,游戏视城下学前教有音乐教学的应用效果知何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探究。本文以游戏化视城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应用价值以及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游戏化视城下音乐学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游戏化视域;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活动策略

游戏视域下的音乐教学是把游戏活动融人音乐课堂教学中,它赋予抽象的音乐知识以形象的表达,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融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并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感受音乐独特的艺术美感。游戏视域下的音乐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锻炼他们的思维,引导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深化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所以,教师应该重视游戏视域下音乐教学的价值,组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进而实现游戏与音乐的深度融合。

一、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内涵

(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

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是以幼儿音乐为学习内容的教学活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根据音乐学科的规律,而且也应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以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借助音乐的手段,推动幼儿在生理、心理、审美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

对幼儿而言,游戏是他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在学前教育阶段,课堂教学应该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将幼儿的学习融人游戏活动中。所以,在学前教育阶段应该通过游戏化的手段进行教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学前教育音乐游戏化教学主要是指以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教学,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这样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游戏化视域下音乐教学的特点

不同于传统的讲授法,游戏化视域下音乐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具体而言,游戏化视域下的音乐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互动性

游戏化教学的互动性特点是指师幼之间把教学过程当作彼此交流的过程,提出各自的观点相互探讨,彼此沟通交流,师幼之间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实现共同的发展。

(二)情境性

音乐游戏化教学的核心是引领幼儿到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可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组织开展具有特殊情境的游戏。在游戏化教学开始前,教师应该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情境,在教学中,通过游戏化情境的刺激和作用,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

(三)综合性

游戏化教学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形式方面。音乐游戏化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唱歌或者弹奏乐器,更多是将表演、游戏等形式融合到教学中。二是教学目标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幼儿学习、娱乐共同发展的目标上。要体现在促进幼儿学习、娱乐共同发展的目标上。游戏化音乐教学的综合性特点,可以对幼儿的生理、心理以及个性发展等方面都产生积极影响。

三、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价值

游戏视域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幼儿通常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实施游戏化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地安排游戏化教学,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

(二)降低音乐学习的难度

学前教育阶段的幼儿年龄较小,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他们只能学习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和技能。部分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过分强化音乐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这种纯理论性的教学不利于幼儿的学习和理解,增加学习难度。但游戏化教学通过开展游戏活动,将理论应用到具体的活动中,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对所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有效降低了音乐学习的难度。

(三)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音乐潜能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思维活跃,想法新奇,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幼儿通常害怕与教师交流,更不敢主动提问。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它具有非常强的创造性,同样的一首音乐作品可以给不同的人带来多样化的感受,对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游戏化教学给幼儿提供更加自由的环境,更多的表现机会能有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音乐潜能。

四、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现状

音乐教学作为学前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

陈旧的教育理念极大地影响了音乐教学的效果,不利于幼儿音乐感知和审美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师与家长都比较关心幼儿的学习成效,不注重他们其他方面的发展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在这种教育理念的作用下,幼儿的天性无法得到释放,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

幼儿年龄较小,往往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学习和探索的欲望,而对他们不感兴趣的事物却很少关注。不少幼儿园将教学重点放在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而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造成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趣味性不足,无法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致幼儿不愿意参与音乐教学活动。

(三)教学方法单一

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且落后。在课堂教学中通常以讲授法为主,众所周知,幼儿通常没有耐心听别人说教,因此,这种单一的讲授法对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极为不利。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娱乐,所以,教师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有效地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热情,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也不利于幼儿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音乐游戏教学实践活动较少

音乐的学习是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学前音乐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幼儿的演唱、弹奏、舞蹈、合唱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幼师只是给幼儿传授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不重视他们的音乐实践活动或者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那么就无法促进幼儿音乐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由于游戏教学实践活动较少,会导致幼儿逐渐失去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不少幼儿在学前音乐教学中学到了不少乐理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教学活动,导致他们在实际音乐技能应用上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并且这也会对他们未来的音乐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此外,不少音乐实践活动的内容通常在音乐教材中较少涉及,因此,参加音乐实践活动对开阔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目前学前教育音乐实践活动较少,导致幼儿的视野不够开阔,格局相对较小,这些都是当前学前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

虽然游戏化视域下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要实现其应用价值,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实现。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游戏化视域下学前教育音乐教学活动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外界的新鲜事物,特别是游戏趣味性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首音乐作品都有其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当幼儿理解的音乐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容,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作品中。因此,教师应该根据音乐作品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游戏化教学活动,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教幼儿演唱儿歌《柳树姑娘》时,教师可以结合这首儿歌设计角色扮演的游戏活动。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让一部分幼儿扮演柳树姑娘,其他幼儿扮演风儿、池塘等,让他们跟随音乐表演风儿吹起柳树姑娘长发的拟人化场景。由于幼儿对大自然比较感兴趣,所以,他们参与该游戏的积极性都比较高,教学效果也更好,通过设计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幼儿通过教学活动深化对身边美景、植物的认识,帮助他们认识更多事物,懂得如何在生活中欣赏美景,让幼儿在教学情境中收获真实的情感体验,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与情感感悟能力。如此设计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幼儿的音乐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幼儿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设计游戏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热情,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促进幼儿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二)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学前教学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有限,导致他们不能真正理解音乐深层次的含义,在欣赏音乐上也只是停留在表象,所以,在开展游戏化教学时,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的规划与处理)。同时,教师还需要选择游戏化的教学内容,选择那些趣味性、益智性以及娱乐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为后续开展游戏化教学打下基础,这样,使幼儿在相对自由、轻松、娱乐的氛围中更加自主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以游戏者的视角,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学习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再根据学前教育的具体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其充分满足学前教育音乐游戏化教学的需求。由于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游戏和音乐的种类是多样化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妥善处理好游戏和音乐的关系,选择并创编有利于开展游戏化教学的教学内容。在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化创编时,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性格、学习基础、理解能力等个性化特点,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创编的游戏才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法

⒈游戏活动法

教师在开展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挖掘并创编游戏化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有效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歌曲《吹泡泡》时,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游戏活动,游戏活动可以以吹泡泡游戏为中心,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去感知、理解音乐的歌词和旋律等,之后再试着让幼儿脱离游戏自行演唱。

⒉角色扮演法

幼儿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表现欲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材中,有不少与小动物有关的音乐作品,如《小燕子》《蝴蝶找花》等。幼儿在听这些音乐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演唱或者舞动。为了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感受音乐的内在美,教师可以安排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模仿扮演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改善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⒊图谱教学法

图谱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这与幼儿具象思维的特点相匹配,它能有效促进幼儿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音乐图谱教学法是听觉与视觉有效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歌曲内容、结构,化抽象为具象,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幼儿演唱《大雨和小雨》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结合歌词设计直观形象的图谱:较大的雨滴用来表示大雨,较小的雨滴表示小雨,密集的雨滴表示倾盆大雨,稀疏的线条表示毛毛细雨,在图谱的下方再添上几棵茁壮成长的小草,通过这种至关形象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更加容易地理解歌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四)组织游戏化的教学过程与评价

⒈组织控制好游戏化教学的过程

在组织游戏化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科学安排,不仅要全面考虑开展游戏活动的道具、器材等情况,还应该把控好在游戏化教学中产生的各种突发事件,使游戏活动与音乐课堂教学充分融合,主次分明,要明确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为音乐课堂教学所服务,切不可主次颠倒,让游戏活动代替音乐教学的主体地位,也要控制和避免在音乐游戏过程中组织混乱、场面失控等问题。

⒉对音乐游戏化教学进行科学评价

众所周知,教师对幼儿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使他们更加积极和自信。有些音乐游戏化教学中有一定的竞争性,幼儿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但在实际的游戏化教学中,幼儿的积极参与、彼此之间的沟通协作、对音乐的理解才是音乐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实施游戏化教学时,应该具备一双锐利的眼睛和较强的观察能力,不断地挖掘幼儿的优势和闪光点,并给予积极的评价。同时,对幼儿在音乐游戏化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教师也应该给予科学的评价,这样幼儿才能对自己在游戏化教学中的表现有更加全面的认知,从而促使他们在以后的游戏化教学中有更好的表现。

六、结语

[1]金雪萍.幼儿情景化教学组织策略一以小班体育活动“开车啦”为例.西藏教育,2021(08):52-54.

[2]钱怡静.对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化教学方法分析,当代家庭教育,2021(34):59-60.

[3]林秀娟.幼儿园音乐游戏化教学实施探究川教师,2022(14):87-89.

        (文章发表于《智力》)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